敏思敏学,追求卓越——访阎子峰教授

发布时间:2018-10-19发布人:魏孟吉浏览次数:1726

阎子峰教授

阎子峰教授,1988年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和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承担壳牌、KACST等国际合作项目5项,并多次承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在吸附与催化新材料、烃类催化转化、固体表面化学、纳米储能材料与应用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前瞻研究,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培养了多名高层次学术人才。先后获得伊朗最高外国专家国家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出版《纳米催化技术》、《催化反应工程》等专著2部,《催化原理导论》双语教材1部,《石油炼制催化剂》等译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H因子4210篇论文入选前1%高被引论文,他引超过7000余篇次。

  

近日,阎子峰教授和邢伟教授团队与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王连洲教授合作,在新型铝离子电池(AIB)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科研论文用于高性能铝离子电池的二硒化钴/碳纳米骰子@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Stable CoSe2/Carbon Nanodice@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s for High-performance Rechargeable Aluminum-ion Batteries),以封底文章(Back Cover)的形式在国际能源与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0.067)在线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2015级博士研究生蔡同辉,阎子峰教授和邢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研究成果第一署名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

新时期世界能源的格局不断变化,这对新能源的高效转化及存储利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阎子峰教授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在该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近日,我们有幸拜访了阎子峰教授并亲耳聆听他对其中科学问题的深刻见解。

初入阎子峰教授的办公室,正在伏案工作的他起身并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阎子峰教授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随后的采访也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展开。

图中人物为论文作者蔡同辉同学(右),阎子峰教授(中间),邢伟教授(左)

开拓创新全面布局

当今世界,新能源技术层出不穷,能源转型这一议题日益变得迫切起来。未来的能源变革迫切需要当代的科研工作者们来完成一些先导性的研究。阎子峰教授如是介绍自己团队所做工作的研究背景。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循环充放电可靠性上的技术瓶颈,阎子峰教授团队将研究目标聚焦于具有更高功率存储能力、更高安全性与更低成本的纳、铝等离子电池上,以期实现新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的新突破。于此,阎子峰教授团队创新性的采用还原氧化石墨包覆技术,成功实现了兼具抗钴溶解二硒化钴/碳纳米骰子粉化抑制以及高导电性的复合材料制备。与此前报道的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相比,所创制复合材料在经过500次循环测试后放电容量仍高达143 mAh g-1,其储电性能优于此前报道的所有正极材料。该项工作不仅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可逆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为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储能和容量衰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对推动高容量可逆铝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新旧更迭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能源转型也是经济转型和大国崛起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多元化,不能仅寄希望于依靠单一的某种能源来支撑起整个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找准每一种能源在能源供给中应处的地位,合理规划能源产业布局。虽然我国的一些清洁能源如页岩气等的预期储量比较乐观,但在勘探和开发技术上与国际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仍然是一个急需人才与新鲜血液的领域。阎子峰教授如是说。

作为能源领域的老牌强校,中国石油大学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历史性过渡中,结合自身优势对接国家与区域重大能源战略规划,把握机遇盘活提升传统专业,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增强专业特色优势是一项重要议题。对此,阎子峰教授系统地介绍了我校将增设包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科学与技术、能源经济等在内复合型交叉学科专业的新举措,以及结合深地、深海、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勘探智能化等优势传统专业升级,积极探索地热、干热岩等新兴能源领域的未来布局。我们既要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拓展能源类别,也要稳步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阎子峰教授认为,只要我校师生能够潜心研究、厚积薄发,未来的新能源领域中必将有一块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版图!

图中人物为论文作者蔡同辉同学(左),阎子峰教授(中间),邢伟教授(右)

敏思敏学 紧跟前沿

惟真惟实,敏思敏学,是阎子峰教授课题组的组训,旨在要求组内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务必做到求真求实,努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善于学习的重要品质。值得一提的是,阎子峰教授曾获评首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石油大学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和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所指导的学生入选国际杰青计划2人,省杰出青年2人,并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篇,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10余名学生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学术十杰荣誉称号,近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荣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

作为博士生导师和课题组带头人,阎子峰教授表示,持有浓厚的科研兴趣是成为一名优秀研究生的前提,而肯探索、爱钻研,则是在科研路上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在培养层面上,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在于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增强科研团队配套设施建设和成员间团队协作能力。阎子峰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单打独斗,做不好,做不大,也做不强。可见,卓越的科研团队是培养优秀学生不可或缺要素。

同时,阎子峰教授也十分关注国际学术交流,每年都会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邀来团队访问做客,与学生交流国际最前沿领先的科学方法与研究思想,并进行实质性学术合作。不止如此,阎子峰课题组还长期坚持选派博士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阎子峰教授自豪地告诉笔者:我所指导的应届博士生全都保证有至少一年的国际联合培养经历,这亦是我成立能源催化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初衷。面对相同的科学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有着各自迥异的切入点与剖析方式,因此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不同思想的碰撞,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见解,这也是研究生要成长必须要有的基础与条件

除了尽职尽责履行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义务,阎子峰教授也非常关注本科生教育。2018年是众多零零后们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登上学术舞台。在谈及越来越年轻的学生群体时,阎子峰教授表示,现在的学生更加的自信与前沿,思维灵活、视野宽广,性格也更独立自主。相比于过去的学生,年轻一代有着更强的主动性,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阎子峰教授希望年轻人在提出个性观点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知识本身的把握,多读专业经典著作,奠定扎实基础,切忌浮躁和以偏概全。只有自己掌握知识的广度拓展了、深度提升了,科研之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科研不是一定会有成果的东西,我们走的是一条困难的路,要能坐得住、能坚持下去。阎子峰教授认为年轻科研工作者要对未来有规划,明确自己在某个阶段要做的事情,但不能有太强烈的功利心,踏踏实实的自我提高和成长,特别是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连续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研究者厚积薄发,最终才有取得成果的可能。

脚踏实地 展望未来

今年是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第一年,阎子峰教授坦言深觉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了。过去我们是国内一流的能源高校,科研和教学都是国内一流的水平,但是现在的要求比过去更高了,我们必须向国际一流去看齐。客观来说我们和世界一流高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必须奋起直追不懈努力。他表示:我们必须承接更强的项目、培育更好的人才,要有将压力转化成动力的意识,相信全校师生同心协力一起奋斗,必能让我们的学科实力再上新高。阎子峰教授同时也希望广大同学们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科学研究领域。不仅要积极关注时代与科学的前沿,关注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谨记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只有不断奋斗不断努力,才能为学科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适逢今年也是我校建校第六十五周年,阎子峰教授与学校风雨兼程一路同行,见证了中国石油大学二十多年的发展与辉煌。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阎子峰教授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石油大学站在了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应对未来挑战,我们必须借助学校未来发展的学科大布局,从传统能源拓展到大能源、从陆上拓展到海洋,乘势全球能源转型的契机;我们的眼界也要从国内拓展到国际,我们培养人才的能力从国内一流提升到国际一流,让全体石油大学的师生腰杆更硬、底气更足,能源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指日可待!

  


        转至研究生传媒中心 石大研究生   编辑:淡天俊



文字|路敬涵


【作者: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