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两项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发布时间:2021-09-18发布人:魏孟吉浏览次数:827

会议现场

专家合影

近日,由我院低碳能源化工课题组开发的“石油分级气相毫秒催化裂解制大宗基本化学品技术研发”、“中低阶煤分解热解气化制燃气技术研发与中试”两项科技创新成果顺利通过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会。标志着石油分级气相毫秒催化裂解制大宗基本化学品技术和中低阶煤分解热解气化制燃气技术已具备工业示范和商业化推广条件。

本次评价会专家组由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公司、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神华集团、北京化工大学等七位专家组成,金涌院士和孙丽丽院士任鉴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刘欣梅、党委书记张永宁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评估中心主任任云峰主持。

会上,我院田原宇教授代表项目组向专家组详细汇报了两项技术开发历程、详细工作报告、技术研究报告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

“石油分级气相毫秒催化裂解制大宗基本化学品技术研发”项目秉承学校早在1998年提出的油头化身的化工型炼制理念,致力于低成本、短流程、普适性的原油分级气相催化裂解制化学品的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其核心理念是除杂和气相裂解两级反应耦合,通过第一级选择性汽化裂解脱除沥青质和重金属,最大化汽化,然后高温油气直接进入第二级酸碱双功能催化裂解,高选择性和高收率获取低碳烯烃和芳烃等化学品,呈现出原油适应性好、产品调控灵活的特征。创制基于碱性催化剂的分级裂解催化剂体系(碱性预处理剂和酸碱双功能裂解催化剂),调控和强化C-H键断裂脱氢过程,提高了低碳烯烃选择性和收率、降低了甲烷和焦炭等副产物收率;配套的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成套装备新技术将系统“质量、热量和压力三平衡”降为“质量和热量两平衡”,操作难度大大降低。目前建成百吨级原油下行循环流化床分级气相毫秒裂解评价装置,并已完成多种原油、重油和中低温煤焦油的热态中试,为其深度开发和工业示范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庆原油实验室分级气相毫秒脱氢裂解单程试验结果为化学品62.6%(三烯46.3%、三苯16.3%)、生焦2.1%、甲烷4.9%,显示出化学品收率高。

“中低阶煤分解热解气化制燃气技术研发与中试”项目首创将粉煤高温临氢快速热解、气相焦油半焦自催化裂解、半焦分级气化、气化残渣煅烧四个过程优化组合、逐级依次进行的中低阶煤分级热解气化制燃气的原创性工艺;并通过将将内循环阶梯流化床、脉冲提升管循环流化床和旋流式气流床的结构耦合,发明了大中规模复合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炉,气化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操作方便、氧耗低、耗水少;无流化床气化的上吐下泻和气流床气化高能耗的粉碎与干燥以及输送难题。4000/年的装置运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流化床气化装置相比,氧耗降低20%以上、碳转化率达99%以上,冷煤气气化效率>85%;燃气中甲烷含量>5%,基本不含焦油和不产生酚水污染;固体排渣,灰渣中残炭<2%

经充分质询和讨论,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自主开发的石油分级气相毫秒催化裂解制大宗基本化学品的成套原创技术和中低阶煤分解热解气化制燃气的成套技术在基础理论、工艺、催化剂体系及其配套装备技术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突破,原始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专利保护池。该成果具备了开展工业示范的条件和基础,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前景,建议尽快实现工业化示范。

会议结束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刘欣梅、党委书记张永宁与与会专家深入交流,院士专家表示将积极对接学院发展需求,发挥所长、尽己所能,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寻求更多合作机会,为学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李杰   审核:张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