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师德师风

大学精神与责任的守望者——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红红教授

时间:2015-10-06浏览:1616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少之又少的女校长,山红红从1978年进入华东石油学院学习开始,就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山红红是老校长杨光华的学生和弟子。留学苏美,淡泊名利,为国防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校长成为山红红一生为人做事的楷模。“我知道自己永远成为不了他,我也没他那样的经历和水平,但是他对学术的追求,对我影响很大。直到老校长去世前,最后有点清醒时他还说,‘山红红,我当时离开东营时留给你的三个任务你完成了没有’。”而杨光华的儿子杨卫,则成为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任校长起,山红红就和她的20万名大学生、校友一起坚守大学的精神和责任,为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努力工作着。在学校的萃园BBS上,山红红在论坛里被亲切地称作“红红姐”。 每年,山红红都会用两三天的时间为全校几千余名毕业生一一授予学位,并和他们分别拍照留念,和校长的合影照片也成为许多毕业生个人空间的签名照。学位授予仪式结束时,毕业生们总会打出“山校长,我们爱您!”的条幅。 

坚守大学校长的使命

《科学新闻》:作为为数极少的女校长,你什么时候开始想当校长的,这是你的理想还是很自然就当上了?你认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

山红红:我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朴实的工人家庭,当上大学校长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这是一个机遇,机遇是给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全面的人。能当上校长,一是个人的品质、能力、业务基础都很重要,再一个就是机遇。

作为校长,职责不分男女,校长职位对人的素质能力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女性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校长,应该努力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素质:一是要有政治素养,善于把握大局,坚定发展方向。二是要富有思想,掌握办学规律,引领学校发展。三是要具备战略眼光,善于抢抓机遇,谋划发展。四是要善管理,统筹兼顾各种关系,能够抓住关键、寻求突破。五是要抓落实,要瞄准目标,真抓实干,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六是要传承文化,做大学精神的身体力行者。

《科学新闻》:在成长过程中,哪些人对你影响最大?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山红红:从家庭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父亲教导我:一生中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对个人、家庭、社会负责。道理虽简单,却一直在引导着我。从学校来说,是我的高中班主任。上大学前他送我一句话:“山红红,你一直很优秀,上了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所以大学四年我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在大学期间不管是成绩还是能力,虽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是最努力的。从工作上来讲,是我们的老校长杨光华。留校以后我就在老校长的课题组开展科研,他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影响很大。总之,包括这三人在内的很多家人、同事、朋友,都对我做人做事做学问有着很大影响,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同的东西。

《科学新闻》: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管理者,为了实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奋斗目标,你给自己定了怎样的目标?你认为当好大学管理者的关键是什么?

山红红:实现中国石油大学的奋斗目标,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地努力,是一场长跑加接力赛。我要做的就是,握紧“崇尚一流”的信念,带领学校沿着特色强校的道路,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这么多年的办学实践,让我愈发觉得管理好一所大学,绝不是技巧、方法层面的事,而是由校长的内涵决定的。校长内心要有坚守,要做一个大学灵魂的坚守者,坚守大学的理想,坚守校长的使命,坚守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学校自身,坚持学校办学特色,正确地规划好学校的长远发展,坚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一个人的内核越坚强,目光就越长远,行动就越执著,凝聚力就越强大,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领导力吧。

坚持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

《科学新闻》:作为一名学术型的领导,你是如何协调好学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的?

山红红:学术是基础,管理是主攻方向。大学校长不能没有学术,这是基础。但既然走到校长的位置上,就要有一个理念上的转变,要尽最大努力做到职业化。与个人从事的学术工作相比,学校管理的责任显然要重得多。所以我必须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到校长的工作中,科研上只能挤出少量时间来指导研究生和团队发展。

尽管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少了,我也时常关注学术前沿,并且由于前期学术研究的积累和科研团队的不断成熟,学术上我还在不断地收获。2010年,我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提高轻质油品收率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崇尚学术本来就是大学的价值追求,学术情怀恰恰也有助于把握大学管理的正确方向。

《科学新闻》: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你出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的第六个年头,你对学校下一步发展有哪些重点目标和规划?

山红红:“十一五”期间,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十二五”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十二五”,我校必须定位于国立重点,立足于行业引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特色争创一流。围绕着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好结构调整,通过优化结构保证内涵发展。目前我们以两校区办学结构调整为契机,按照“加强基础、突出优势、交叉融合”的基本思路,调整了部分院系、整合了相关学科,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确立了基本学科结构框架,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发挥项目牵引作用,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方面突出重点、集中用力。

三是抓好体制机制改革,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促进创新发展。为了从体制机制创新中获取发展的动力,我们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同时着重就学术制度改革建设进行深入探索,以改进学术委员会制度为切入点,推动以尊重学者、崇尚学术为导向的学术制度建设,以实体化科研机构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基层学术创新平台建设。

坚持鲜明的办学特色

《科学新闻》: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促进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在你看来学校应如何处理好国际战略与本土特色的关系?如何成功走出有区域化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山红红:国际化战略与本土特色并不矛盾。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指只有根植于民族大众,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被世界认同。高等教育也是这样。国际知名大学并不是因为“国际化”而“知名”,而是因为在本土“知名”进而“国际化”。因此,一所大学要想走向国际化,它就必须首先树立特色、具有某些国内领先的优势,然后才能代表国家水平参与世界水平的角逐。推进国际化办学必须厘清本土特色与国际化战略这种“根”与“叶”的关系,否则容易舍本逐末,失去特色。

中国石油大学是“国字号”的石油大学,在很多方面代表着国内石油教育的最高水平。但我们必须以世界相关教育领域、一流的石油学科水平为参照,以达到世界领域的先进水平。在服务国家石油石化工业海外战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中,我们走“强化石油特色——扩大特色的国际影响——实现国际化”的道路,一方面苦练内功,大力强化石油特色,另一方面推进特色类专业教学、科研、合作交流的国际化,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

《科学新闻》:学校确定了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你看来,国内著名,国际一流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国内著名,国际一流?

山红红:关于国际一流,并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我认为,国际一流,应该具有一流的学科、汇集一流学者、培养出行业顶尖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具有一流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一流大学必须有某几个学科一定是一流的,一定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一流水平。

在我校总体发展目标中,“石油学科国际一流”是一个关键目标定位。在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时,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曾说,像我们这样有特色的学校,石油主干学科一直是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些优势学科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应该保持这种特色发展,向着建成专门型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我们将坚持特色发展,高标准建好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做强优势领域,使石油学科率先冲击国际一流。

坚守“惟真惟实”的石大精神

《科学新闻》:你认为“惟真惟实”的精神在中国石油大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山红红:我校“惟真惟实”的校训是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石油大学的灵魂,是20余万校友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是3万名师生员工为学为人的精神写照。

体现在学校历史上:从建校至今,学校立足祖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之需要,坚定为中国加油之理想,务求为行业和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之根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在共和国的石油工业振兴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体现在办学理念上: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人才为本、学术为本”,这是学校办学发展的基石;长期坚持办学特色,强化石油特色,我们从没有忘记使命、没有贪大求全、没有跟风和动摇,走出了特色强校的道路。坚持顶天立地,面向石油石化行业的实际需求和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十一五”期间,我们学校获得了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去年获得了3项,学校在引领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

体现在人才培养上:60年代,广大师生亲身参与了大庆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和炼油技术会战,在矿区办学过程中学校与石油石化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师生深入现场开展实习实践和科学研究,与生产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密切接触,石油工业“爱国奉献、艰苦创业、忘我拼搏、埋头苦干、科学求实”的优良传统,熏陶和造就了师生惟真惟实的精神。学校大力发扬优良校风,教育学生立志成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最艰苦的地方贡献聪明才智,广大学子立足基层、建功立业,有力地践行了我校的优良校风和校训精神。

体现在学者治学上:学校拥有一批十分务实、求是的学者老师,他们对科学、对真理孜孜以求,密切联系行业发展实际,深入油田企业,开展科研攻关;他们严谨治学、严格执教,“严”字底下是一颗关爱学生、为学生成长负责的心,我很自豪我校的学者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

传承学校精神文化也是大学校长的重要使命。六年了,每年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我都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向学生传播这样一种惟真惟实、实事求是的信念,这从毕业典礼的讲话主题中可以看出,如:《人生当自强》《心怀感恩 担承责任》 《青年强则国强》 《做真正的石大人》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坚守就是力量》。每年这样做,其实是一种坚守,坚守中国石油大学的精神和责任。 

坚持人才培养的特色

《科学新闻》: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学校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在你看来大学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就学校自身来说,你认为我校的学生具有哪些特色和素质?

山红红: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把所有问题都指向高校,也是不公平、不客观的。大学不是机器,学生不是零件,肯定不能够像加工零件那样生产人才。培养“人才”,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中国石油大学作为我国石油领域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我校以行业需求为依托,强化人才培养特色,造就大批扎根基层,以国家为先、事业为重、奉献为荣,始终与祖国石油工业同呼吸、共命运,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务实”成为我校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同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走向社会、自主创业的勇气、信心和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务实品质、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科学新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学生目前整体的就业情况如何?为帮助本校学生就业,学校采取了那些措施?如何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山红红:大学生就业率高,一向是学校的品牌和亮点。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7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举措有:

一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服务面向,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优化培养方案,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及各专业招生规模。

二是坚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010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培养专业技能 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题,对我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较大反响。

三是弘扬主旋律,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西部。每年签约就业的毕业生80%以上是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就业,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每年均有500余名毕业生到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新疆西部六省区就业。

四是主动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学校除了巩固石油石化就业市场外,还积极开拓地方和部队市场,加强以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就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开拓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就业市场。

五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帮扶工程,实现毕业生的共同就业。

为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学校充分发挥产学研办学优势,积极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一是引智入校,聘请现场专家指导和参与人才培养。二是依托在企业建立的56个学生培养站点,学校选派学生进入站点,针对企业生产技术实际问题开展毕业设计,强化了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是开展“订单式”培养。自2002年开始,学校开始与新疆油田、玉门油田、大庆油田、浪潮集团、东软集团、阿尔卑斯公司、济南军区等开展联合培养。“订单式”合作培养毕业生共1832名。四是合作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企业选择技术人员和非石油石化主干专业学生接受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进入生产一线,满足了石油石化企业优化人才队伍的需要,开辟了培养石油主干专业人才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