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张秀霞教授
“热心”、“热情”、“为人师表”、“求实创新”……这是受访师生对于张秀霞的评价。1989年,她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炼制系应用化学专业,本着对石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母校的感恩,选择留校任教。工作27年来,张秀霞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书育人作为天职,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标准,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创新教学 授人以渔
作为一名教授,张秀霞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创新,坚持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求学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效果优秀,深受学生好评。
在本科生教学中,她以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为创新点。案例教学深入浅出,通过举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例如说到固废脱水时,同学们对于絮凝剂的概念难以理解,她就用“卤水点豆腐”这一生活实例为引,一下子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她在实验课中会将相关实验有机整合,将科研的最新思路融入到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实验研究体系,让学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去实验、去思考。
在研究生教学中,她更加注重课堂引导,时常以讲座的形式将学科前沿知识、科研设想与课堂知识相融合,培养科研意识,启发科研思路。除了“授业”,张秀霞还全方位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经常利用思政教育、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为学生“传道”“解惑”。
潜心科研稳中求进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张秀霞的科学研究也有声有色。20余年来,从环境监测到环境治理,再到废水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她的科研历程既一脉相承又稳中有进。
她在科学研究中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引发。一开始从事环境监测研究,发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合理引申研究方向,转而重点研究环境污染治理。之后发现微生物在废水治理中的作用和优势,将生物治理的思想迁移至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06年全面展开石油固体废物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目前由她主持的项目已两次获得石油与化工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此为平台发表论文40余篇。“张老师搞科研有一种韧劲,能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做精做好,她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事刘欣梅这样评价道。
热情工作勇于担当
除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张秀霞还是化学工程学院工会的负责人。工会工作千头万绪,较为繁杂,而她却能勇于担当,挤出时间努力做好学院工会的各项工作。
“强烈的责任心,浓郁的集体荣誉感,不怕吃亏、不怕吃苦”。被问起做好工会工作的诀窍时,她这样说道。在工会组织的活动中,她不仅合理安排、统筹指挥,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影响带动大家,在学校组织的文体比赛中,化学工程学院一直名列前茅。在被问及如何平衡教学科研和工会工作时,她说搞好教学科研是我的份内之事、应尽之责,工会工作是大家的事,可凝心聚力、激发正能量,因此两项工作都得搞好。在她的带领下,化学工程学院连续五年获学校“先进部门工会”荣誉称号。
正是由于在教学、科研、工会工作上的辛勤付出,张秀霞2011年获学校“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3年获学校“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荣誉称号。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三尺讲台,诲人不倦;潜心科研,求实创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锐意进取,初心不改。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张秀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