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栏目

前辈风采

林世洪:用诗歌点亮人生

时间:2017-03-08浏览:1237

  

点击查看原图

  

林世洪:用诗歌点亮人生

林世洪,19323月生,吉林省长岭县人。19559月至19588月在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学习。1956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9月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历任炼制系政治辅导员、炼制系党总支副书记、胜华炼油厂党总支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校务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199311月,在石油大学退休。林世洪经历了学校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等不同发展时期,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培养工作,林世洪倾注了大量心血,即使在退休以后,他仍然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热心担任大学生“人生导师”,为学校人才培养继续奉献力量。201511271259分,林世洪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追忆林世洪先生

中国石油大学报2015125

 

惊悉林世洪先生病逝的噩耗时,我刚刚住进与母校一路之隔的豪生大酒店,我是来参加母校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的,这不是偶然的凑巧,这就是我与母校、与林世洪先生无法割断的情缘。是夜,我在内心无比疼痛的辗转反侧中难以入梦,一幕幕旧情像唐岛湾远处的海水一样汹涌着,我知道,从此母校和我都失去了林世洪先生。

 

诗歌情缘

回忆我与林先生的相识和结下深厚情谊,都是缘于诗歌。当年,我考入母校时,是一个对世事懵懂对诗歌充满热爱的青年,渴望在大学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我报名参加了海燕诗社。在参加诗社的活动中和从社刊《海燕诗刊》上了解到,林世洪先生是诗社的指导老师,而且非常热情地关心爱护诗歌青年的成长。虽然那时与林先生接触较少,但是情感深处觉得十分亲近。

林先生那时在学校办公室工作,后来还创办了教工诗社——萃园诗社,他经常受邀参加学生的诗歌、文学活动,参加座谈会、研讨会。学生们找到他时,他总是有求必应,十分热心、耐心,给我们大学生讲授诗歌和文学知识,讲解他自己创作的经验体会,讲述学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

在林先生对学生诗歌、文学活动的倾心关怀中,我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温暖和热爱,并且在激励和鞭策中不断进步。大四的时候,我想要编选一本《校园大学生诗选》,稿子编成之后,我斗胆去找林先生。那时,作为一名学生,去找学校办公室的领导老师,心中是十分忐忑的。林先生十分谦和,平易近人,打消了我先前的顾虑。

几周后,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再次去见林先生时,他认真地向我讲了他对书稿的意见以及编选稿件的注意事项。这对我今后人生中,无论是编著学术书籍,还是编选、主编各种文选,都是至关重要的指导。

而且,最为出乎意料的事是,他为《诗选》写了一首诗,这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须知林先生在办公室的事务繁杂,他能够在业余认真阅审书稿已经十分难得了,还冥思索句写了一首读诗,着实令我意外,也十分惊喜。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充分体现了他对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关心支持,对文学的热爱。

致年轻诗友

三阳开泰柳轻轻,

品卷案头绿荷生。

文朋文友文思诵,

诗友诗情诗意浓。

超越自我破小茧,

融入洪流唱大风。

但愿主体衡客体,

莫负青春万里程。

 

师生情谊

我毕业离开母校若干年之后,2008 年适逢母校建校55周年,我们几位对母校、对诗歌怀有浓厚感情的校友策划在55周年校庆时搞一个海燕诗社校友聚会。为了筹备这次聚会,母校的蒙坚教授和曾任海燕诗社社长的赵建忠校友拜访了已是77岁高龄的林世洪先生。这次访谈让我对林先生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对林先生又增加了无比敬佩之情。

原来,林先生是吴仪同志(原国务院副总理)的辅导员老师。林世洪先生是1955 年上大学入校的,吴仪同志是1957 年入校的。那时,学校教职员工有限,有一部分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政治辅导员。林先生大三时给刚入校的吴仪同志任辅导员,成为吴仪同志的老师。

在吴仪同志和她同学们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中,林先生关心爱护他们,在人生成长、思想提高方面给予了悉心辅导。那时,吴仪同志是班级的主席,负责全班的管理,和林先生的接触较多,他们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而且多年来一直保持着。2012 年,炼制57 级校友毕业50 年聚会时,他们师生又得以相聚,林先生为自己心爱的学生吴仪同志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中饱含着经历人生沧桑之后丝毫未减的师生情谊。

致吴仪同志

擎天玉柱胜女娲,

炼石补就满天霞。

世界风云冠三甲,

神州十亿口碑佳。

退清心志淡远,

潇洒卸任乘仙槎。

闲时回望复兴路,

朵朵红云壮中华。

 

海燕情牵

因为热爱,所以探究。热爱一个人,热爱一件事,要了解他,熟悉他。因为多年来在对诗歌的热爱中积累的情感,2009年夏天,我回到东营看望林世洪先生。在荟萃湖北面一间简陋的居所里,在毕业近20年之后,再一次接近他,他依然那么和蔼、慈祥。在这次访谈中,他揭开了海燕诗社的创建之谜。

1955 年秋,林先生考入学校之后的一天,十几名同学因为诗歌的名义聚在一起,他们讨论要组建一个诗社,这十几个人中就有林先生。经议定,以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著名散文诗《海燕》为社名,并由林先生执笔写信向时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的郭沫若先生恭求题字。十几天后,林先生收到了郭沫若题写的“海燕”二字。

年轻的林世洪作为发起人之一,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创建这个诗社的意义。海燕诗社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唯一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校园文化社团,而且在国内也是十分珍稀的具有长远历史的高校文化社团,这种具有60年历史的高校校园文化社团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它已经成为我们这所历史并不算悠久的“年轻”高校的宝贵文化财富。

海燕诗社让中国石油大学这所理工科大学的校园里飘溢着人文气息,延续着文化传承。而且,海燕诗社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他们有的成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有的成为杰出的学术领军人,有的成为私营企业的创立人,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秉承惟真惟实的校训,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个校园文化社团,从创立到断断续续的艰苦传承,自始至终,贯穿了林先生的心血。今年是海燕诗社成立60 周年,在60 年的岁月荏苒中,林先生一直没有停歇过对诗社的关怀,诗社的发展饱含着他浓重的情感和毕生心血。虽然海燕诗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经演变为海燕文学社,但是血缘的传承不可磨灭。这让我想起他在1957 年《海燕诗刊》创刊后写的一首诗,今天在祖国的东海岸,海燕一如他的期望在展翅高翔。

致海燕

海燕创刊风雨中,

展翅高翔破长空。

激流勇进乌云散,

曙光普照满天红。

 

尾声

任何宏大的交响乐都会有尾声,公元20151127日,林世洪先生因为疾病,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享年83 岁。他的一生热心学生工作、校园文化事业和行政管理工作,业余精修文化,出版了诗集《凡人铭》、《白山心曲》、《慨而慷集》,诗文选《卧思》、《霜叶心语》,长篇散文体回忆录《岁月萧萧》,与人合著《毛泽东诗词讲解与艺术论》等,并主编报告文学和理论著作多部,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

林世洪先生走了,从入校到辞世经历了60年,从海燕诗社的创建到现在石油大学在祖国的东海岸展翅翱翔经历了60 年,一个甲子的轮回,林世洪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太多不可估量的厚重。林世洪先生走了,但他的追求和精神依然如星辰闪烁在校园记忆的天空,依然照亮我们这些校友的心灵深处,依然燃烧着滋润着我们生命的灯盏,他参与创建的海燕诗社依然展翅飞翔在东海岸的上空。

最后以匆忙草就的一首诗悼念林世洪先生。

悼念林世洪先生

 惊闻噩耗恸回首,

 追忆慈容伏案头。

 甲子一轮风雨续,

 先生两鬓诗韵稠。

 放飞海燕凌空舞,

 收驻珍情巡地游。

 文化传承石大记,

 功德耀世照神州。

  

(作者:李杰训,我校储运87级校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油田副总设计师,中国石油大学60 周年校庆丛书《海燕——石大诗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