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林旭锋 | »职称: 教授 | |
»系属: 化学系 | »最高学位: 博士 | |
»学科: 化学 | »所学专业: 物理化学,工业催化 | |
»电子邮箱:hatrick2009@upc.edu.cn | ||
»联系电话:260291732 (QQ) | ||
»地址邮编: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266580 | ||
»个人主页:http://sci.upc.edu.cn/_t279/2016/0926/c7116a130752/page.htm | ||
◎学习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03/9 - 2007/9,香港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导师:Prof. David L. Phillips 2000/9 - 2003/7,厦门大学,物理化学,硕士,导师:田中群 院士,任斌 教授 1996/9 - 2000/7,厦门大学,化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6/1-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化学系,教授 2009/9 -2015/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化学系(2011年前为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副教授 2007/10-2009/08,西北大学(美国),催化中心(能源过程的催化研究所),博士后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与石油、天然气、生物质等碳基能源原料增值转化以及与节能、环保过程相关的纳米催化剂制备、催化性能与反应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具体包含: (1) 发展新型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实现催化活性组分的原子级分散,为提高催化活性以及研究构效关系打下基础;并将相关催化剂用于碳基能源分子的催化转化性能研究。 (2) 发展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后续修饰加工法,改变活性组分的催化稳定性,以及产物选择性,从而为发展更高效、节能化工生产、环保过程奠定技术基础。 (3) 利用量子化学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设计途径的动力学与热力学曲线特征,判断催化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为开发高性能催化材料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验联合研究,认识催化剂活性位结构。 ◎承担科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576291、用于轻烷烃脱氢的单金属中心铬催化剂:制备、结构及构效关系、2016/01-2019/12、77万元、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1003159、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多元醇和单糖的加氢脱氧催化反应研究、2011/01-2013/12、21万元、主持。 3、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ZR2014BM002、单金属中心铬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轻烷烃脱氢的催化机理研究、2014/12-2017/12、17万元、主持。 4、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糖/多元醇的催化氢化脱氧反应的机理研究和催化剂开发;2010/12-2013/12、3万元、主持。 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15CX05052A、单一位钒催化剂上的小分子烷烃脱氢:催化剂制备与反应机理、2015/09-2018/09、10万元、主持。 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11CX04068A、新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小分子烷烃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研究;2011/04-2013/03、6万元、主持。 7、山东省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气相沉积法构建负载型亚纳米级过渡金属催化剂;ZR2012BQ020、2012/07-2015/07、5万元、参与(位次2/5)。 8、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项目,海上稠油热采复合增效技术研究,2016.01 ~ 2020.12;参与(位次3/17);总经费:269.87万元。 9、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FDS-2硫化型柴油加氢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2010.01~2014.12,参与(位次13/17);总结费:1046万元。 ◎获奖情况 科研成果奖励: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有机小分子增值转化的催化体系设计、制备与催化机理研究(编号:Z2015-3-1-1),1/2,2016.05;厅局级。 教学成果奖励: 基于物理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资源构建与教改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成果二等奖,5/7,2017.11;厅局级 ◎代表性论文和专利 (1) Unraveling how the H2-treatment helps improve the performances of Cu and Ag loaded Y zeolites for 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Zhengjian Hou, Ling Wei, Xinyuan Feng, Neng Qin, Yanyan Xi*, Xufeng Lin*, Chuangye Wang, ACS Omega,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2) The electronic and steric effects of neutral and ionic phosphines on Ir(I)-complex catalyzed hydroaminomethylation of olefins, Huan Liu, Da Yang, Yixuan Yao, Yongqiang Xu, Hongyan Shang*, Xufeng Lin*, Molecular Catalysis, 2020, 485, 110843. (3) SiO2-Modified Pt/Al2O3 for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ane: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Improved Catalytic Stability, Ethylene Selectivity, and Coking Resistance, Yanyan Xi, Jianmei Xiao, Xufeng Lin*, Weining Yan, Chuangye Wang, Chenguang Liu,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8,57,10137-10147 (4) A reaction mechanism of methane coupling on a silica supported single-site tantalum catalyst, X. F. Lin*, Y. Y. Xi. G. D. Zhang. D. L. Phillips, W. Y. Guo, Organometallics, 2014, 33, 2172−2181. (5) Hydrogenolysis of Glycerol by the Combined Use of Zeolite and Ni/Al2O3 as Catalysts: A Route for Achieving High Selectivity to 1 ropanol, X. F. Lin*, Y. H. Lv, Y. Y. Xi, Y. Y. Qu, D. L. Phillips, C. G. Liu ◎学术兼职 无. ◎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博士研究生1 ;指导硕士研究生18名,其中10名已经取得硕士学位。 ◎荣誉称号 2013.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教师; 2013.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会积极分子; 2010.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 201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优秀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