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田原宇教授团队生物腐植酸土壤改良示范项目成功测产验收

发布时间:2024-10-15发布人:钱立坤浏览次数:21

  10月11日, 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通辽市农科院等部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科左后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生物腐植酸土壤改良示范项目进行测产验收。

  

  现场经过多点取样、称重、检测和项目组讨论与质询等环节,专家组认为,盐碱地改良和种植水稻实验设计方案合理,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亩施用腐植酸土壤改良剂150、200、250公斤,改良后种植水稻,与未施加改良剂的空白对照相比,亩产由302.68公斤分别提高到659.85、650.75、631.69公斤,增产率为118.00%、115.00%、108.70%;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7.54%、15.92%、12.52%;改良后对土壤团粒结构、有机质含量等有明显的提升,对土壤的酸碱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表现出良好的改良效果,可以让盐碱地当年改、当年种、当年有收益。建议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推广应用面积、并在东北黑土地保护中积极发挥作用。


  10月14日,校长郝芳院士、副校长张玲玲、科左后旗旗委书记郭天宝一行现场调研“生物腐植酸土壤改良”示范项目,听取了田原宇教授对项目推进、测产、后续试验等汇报。郝芳对示范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对项目后续推进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做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与结构检测,加强土地改良性质变化的长期监测;二是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成果更好服务社会;三是要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破解秸秆绿色还田和耕地可持续改良的难题,为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多贡献。

  科左后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生物腐植酸土壤改良示范项目由田原宇教授团队依托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典型农林废弃物快速热解创制腐植酸环境材料及其应用”,依据科左后旗土壤沙化、盐碱化及有机质贫瘠特性,以生物腐植酸为主要原料创制土壤修复剂后种植水稻,探索适合本地区退化耕地改良治理的最优方案,为秸秆绿色还田、土壤绿色低成本修复及产能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项目实施地点为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花根嘎查,实施示范规模为60亩。

  该项目曾获评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盐碱地改良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盐碱化土地面积高达15亿亩,尽管盐碱化改良技术和方法较多,但改良难度和成本过高、需要定期维护,存在改良效果反弹或二次污染现象。

  田原宇教授团队研制的生物腐植酸土壤改良项目,通过土壤毛细现象与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关联耦合的改良机制研究,首次提出盐碱地腐植酸团粒化造粒、生态可持续改良新方法,从源头上解决了盐碱化难题。将靶向腐植酸改良剂抛洒在盐碱地表面,经旋耕机与表层土壤搅拌混合,腐植酸能够和土壤中钙铁镁离子反应生成粘合剂,促进地表20-30cm的细颗粒土壤形成>0.25mm的水稳性团粒结构,减少土壤毛细现象,避免毛细水携带盐分到地表形成盐渍化;同时强化降雨和浇灌洗盐效果,实现当年改当年种当年收益,成本不到现有技术的30%。另外,腐植酸又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新陈代谢从而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生腐植酸,恢复了土壤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了盐碱地可持续改良。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原副主任李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明的农作物秸秆快速热解生产腐植酸这一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可有效杀死病虫草害,大幅提高了秸秆腐殖化率。生物腐植酸用于各种退化土壤修复,尤其本次用于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显著提高了耕地地力和产量,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秸秆绿色还田和国家粮食安全等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建议在科左后旗和通辽地区进一步加大土地改良种植水稻、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的示范,为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左后旗副旗长王金强表示,生物腐植酸土壤改良示范项目对于改良盐碱性耕地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科左后旗有大量盐碱耕地,科左后旗将大力支持该项目的进一步试验和推广,并将与田原宇教授团队在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液态地膜等科研创新加强合作。


【作者:王大勇   审核:徐永涛 卜令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