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知识沃土上,阅读恰似点点繁星,照亮学子们探索未知的漫漫征途;而阅读推广人,则宛如那穿梭于星辰之间的使者,以热情为笔,绘就着校园浓厚的书香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024年度阅读推广先进个人”胡溢洋的书香世界,探寻他在阅读推广旅程中的点点滴滴。
胡溢洋作读书分享
投身推广:从展示到热爱的转变
谈及投身校园阅读推广的契机,胡溢洋直言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在大学中能有突出表现。由于阅读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加入了学校社团读者协会。在社团里,积极活跃的他常被学长和老师看重,从而参与了众多活动,也因此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结缘。
关于推广过程,他很坦诚地说:“灵光乍现的时刻并不多,阅读更多的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你读着读着突然就有了灵感,然后又想了一段时间才把这一点灵光构思成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他认为,阅读推广更多是在循序渐进中摸索前行,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胡溢洋(右一)获聘学校“领读者”
聚焦痛点:兴趣引导深度阅读
作为学生,胡溢洋对大学生的阅读痛点有着深刻体会。他认为,碎片化浅层次阅读是当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往的阅读推广活动中,老师们常呼吁大家静下心来深度思考,却未给出具体方法。胡溢洋提出以兴趣主导的阅读方式,在自发阅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刻意”思考。
他举例说,年轻人喜爱短视频,其中虽有冗余内容,但精华部分也能高效吸引眼球。当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不妨停下思考,如思考题材的有趣之处、能否改进或自己创作类似内容,哪怕只是在评论区写下感想,都能引导大脑深入思考。在他的推广工作中,也常用抛出有趣话题、引导思考联系的方式,构建系统的阅读体验。就像在分享历史阅读心得时,他由吕布辕门射戟联想到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的事迹,由此展开了古今中外一系列的讨论,让大家沉浸其中。
创新实践:在趣味与深度间平衡
阅读推广活动必须兼具趣味性与思想性,才能在吸引学生参与的同时达到阅读启智的目的,因此对活动策划者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于活动趣味性和思想深度的平衡,胡溢洋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觉得二者并不冲突,他以曾参与过的“读书盲盒”为例,“用心做的好活动往往是二者兼具的,思考怎么把活动办的有趣也能体现组织者的思想深度,‘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可能就是这样的感觉。”在他看来,趣味是吸引人们参与的关键,只有有人参与,才能在活动中创造深度。
胡溢洋获评2024年读阅读推广先进个人
自我成长:阅读推广中的蜕变
在推动阅读的过程中,胡溢洋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空闲时间增多,但他的阅读时间却在减少,曾经上课或熬夜看书的激情不再。不过,阅读推广工作让他得以继续享受阅读的乐趣。“我最大的改变是养成了联想式拓展思考的习惯,自由释放想象力,无需刻意追求收获感想,用心投入自然会有成果。”
在推广过程中,虽然没有遇到强烈的反对声音,但参与者的沉默成为了最大的阻力。“我不怕有人反对或者异议,就怕没有回音,没有反馈是最可怕的,不知道是对是错,只能干着急。”对此,他选择从书中寻找答案,去重新品味那些曾经的感动。凭借对精彩故事的热爱,不厌其烦地分享,坚信“真理的声音在被记住之前需要反复的被听到”。
经验分享:用心做阅读推广的“伯乐”
对于想加入阅读推广的同学,胡溢洋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用心。他鼓励大家敞开心扉,多写多说。“有一部我非常喜欢的作品里介绍过阅读和写作的一些关系,‘the saber in your hand, is pen to writing tale,words can save the world’,手中的剑就是书写自己故事的笔,作为读者,我们应该让美好的故事延续下去,永不结束,在书中,也在书外。”在他看来,在信息丰富的时代,大家缺乏的是处理信息的方法和实践,用心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伯乐”,就能在阅读推广道路上取得成功。“正如卡尔·萨根在《宇宙》中所写的,‘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这也是我的信条。”
展望未来的阅读推广工作,胡溢洋希望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他强调阅读应是丰富生活、指导实践的手段,而非单纯追求阅读量。“一本书让你对学习更有热情,让饮食习惯更健康,让时间规划更科学,让你对世界的看法更多样,这才是最重要的。”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阅读,本就是一场与自我对话、与世界相拥的修行。胡溢洋在这场修行中,不仅为他人点亮了阅读的明灯,也让自己在知识的月光下收获成长。他的经历如同一个生动的注脚,诠释着阅读推广的意义与价值——它无关功利,而是在无声中滋养灵魂,在交流中启迪思想,在传承中延续文明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