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课程中的家国情怀,以化蕴精神立德树人——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坊”

发布时间:2021-12-27发布人:魏孟吉浏览次数:804


IMG_256
会议现场 刘宸辰摄影

教务处副处长刘臻讲话

IMG_257
党委书记张永宁讲话 刘宸辰摄影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创新课程思政工作模式,追寻课程中的家国情怀与石大担当,推动课程思政融入日常课堂教学,1224日下午,化学工程学院在工科A121报告厅举行课程思政工作坊启动仪式。本次活动邀请化学工程系刘会娥教授和张海鹏副教授分别作专题报告,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刘臻、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宁、各系(室)、中心教学副主任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副院长刘义主持。

刘义简要介绍了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坊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以课程为载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我院教师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提升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水平,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

刘臻充分肯定了我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她指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树人,高校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应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通过课程思政达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作用。

随后,刘会娥、张海鹏分别结合各自的教学工作经历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刘会娥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出发,介绍了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化工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特等奖的具体经验,并分享了她负责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做法,提出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六点建议;张海鹏则从哲学角度入手,提出格物致理、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对山东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化工原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课程思政不应喧宾夺主,应采用隐形渗透,讲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元素渗透入内,育德于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张永宁指出,课程思政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完成育人使命的重要抓手。学院各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依托课程思政工作坊,创新工作方法,凝聚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育人育德推向深入。

化学工程学院认真落实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和学校对思政课程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新思路和新方法。目前,《化工原理》获批山东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石油炼制工程》获批校级首批课程思政标杆培育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创新实例-石油的催化裂化反应及其反应器》和《我国催化裂化的自主创新之路》分获2021年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化工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特等奖和二等奖。学院今后将以课程思政工作坊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并通过政策激励等多项举措支持与帮助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唐艳凌 林立 刘宸辰   审核:刘义】